翻石头科技投资
搜索
栏目
行业
地域
动态
登录
功率半导体
设置
业绩图
研究报告
讨论区
主题新闻
研究
----特征----
属于
包含
成员
厂商
最新的研究
贡献人:
石头哥
属于:
集成电路
n
厂商:
英飞凌
安森美
意法半导体
三菱
东芝
瑞萨
罗姆
斯达半导
时代电气
华润微
闻泰科技
士兰微
扬杰科技
富满微
芯导科技
华微电子
银河微电
新洁能
苏州固锝
捷捷微电
派瑞股份
台基股份
燕东微
东微半导
芯朋微
锴威特
三安光电
立昂微
宏微科技
石头哥
 
2025年01月23日 17:44
回复(
1
)
研究
----栏目----
市场供求
国家政策
自然资源
社会人文
新增主题
讨论
发布
分立IGBT器件领域的前五强占据全球该领域约70%的市场份额,它们分别是英飞凌(Infineon,德国)、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美国)、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意法)、三菱(Mitsubishi,日本)和东芝(Toshiba,日本)。其中英飞凌独占38.5%的销售额,比排名第二至第四的总和还要高出约7个百分点,彰显了英飞凌在此领域的绝对控制权
石头哥
2023年04月12日 14:15
回复(
0
)
从1950年至今,功率半导体的技术发展路径基本为:二极管→晶闸管→ MOSFET → IGBT→第三代半导体。
华润微VS华虹VS士兰微VS捷捷微电VS扬杰:MOSFET,逻辑?
石头哥
2022年02月18日 12:01
回复(
0
)
1、电车之心(IGBT):斯达半导(绝对龙头)、中车时代、闻泰科技、士兰微、华虹半导体、新洁能、华润微、扬杰科技。2、电车之心(MOSFET):闻泰科技、华润微、立昂微、新洁能、扬杰科技、捷捷微电、士兰微3、电车之脑(CPU、FPGA、ASIC):安路科技、紫光国微、复旦微电、芯原股份4、电车之心(第三代半导体):三安光电、凤凰光学、闻泰科技5、电车之核(MCU):兆易创新、中颖电子、国民技术、芯海科技6、电车之能(电源管理):芯朋微、士兰微、晶丰明源、圣邦股份、思瑞浦、明微电子7、电车之耳(V2X射频模拟):卓胜微、思瑞浦、紫光展锐、圣邦股份、雅创电子8、电车之眼(CMOS摄像头):韦尔股份、格科微、晶方科技、联创电子、舜宇光学、欧菲光9、电车之忆(DRAM、NAND、NOR):兆易创新、北京君正、聚辰股份、普冉股份10、底层支撑(半导体设备):北方华创、芯源微、盛美上海、中微公司、万业企业、华峰测控、光力科技。
石头哥
2022年02月15日 14:45
回复(
0
)
2021 年 10 月开始,全球汽车领域缺芯情况逐渐缓解,我们预计 2022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 500 万辆达到 550 万辆,同比成长 62%。通过我们的产业链跟踪与调研,国内厂商 IGBT 产线在 2021 年底相继投入 量产,预计 2022 年国内车载 IGBT 芯片市场格局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首先是市占率提升最明显的预计是中车时 代电气,由于公司月产能 2 万片的 8 寸线在 2021 年底已经投产,满产能够供应 200 万辆新能源汽车所需的 IGBT 模块,拉平全年预估公司车载 IGBT 配套的汽车为 106 万辆,市占率从 7%提升至 19%,其次是士兰微由于 12 寸 IGBT 产线投产,预计明年有望配套 20 万辆左右电动车,市占率达到 4%。美国安森美预计在 2022 年配套约 20 万辆左右的电动车,市占率预计为 4%。比亚迪和意法半导体的市占率预计将保持稳定,斯达和英飞凌的占 比将出现下滑。
石头哥
2022年02月15日 13:52
回复(
0
)
IGBT功率器件主要玩家为英飞凌、富士电机、安森美等欧美日大厂,集中度较高。英飞凌是全球最大的 IGBT 器件厂商,2019年英飞凌市占率为32.50%,CR5为63.90%,市场集中度很高。从产品来看,英飞凌、安森美等厂商在1700V 以下的中低电压 IGBT 领域处于领导地位,三菱则主宰了2500V以上的高电压 IGBT领域。中国坐拥全球最大IGBT市场,自给率逐年提升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斯达半导为国内IGBT龙头。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9
回复(
0
)
大陆厂商MOSFET市占率较低,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我国MOSFET市场规模2018年为470.70亿元,欧美厂商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英飞凌在国内市场份额为28.50%,排名第一,安森美以17.10%市场份额位列第二,排名前五的均为老牌欧美日大厂,CR5为65%。安世半导体国内市场份额为 3.90%,位列第八,士兰微以1.90%市场份额位列第十,安世半导体与士兰微市场份额合计为5.8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13 年瑞萨率先退出中低压 MOSFET领域,其他厂商也纷纷开始向毛利率较高的高压 MOSFET领域转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国,对中低压 MOSFET 需求较大,目前以捷捷微电、新洁能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日益崛起,有望承接中低压 MOSFET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国产替代;高压领域,华润微、新洁能等国产企业取得突破,高压 MOSFET 产品相继量产并贡献利润,未来发展可期。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8
回复(
0
)
二极管市场集中度低。二极管是最早出现的功率半导体,第一代二极管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功率半导体相比,二极管的技术壁垒较低,市场上二极管厂商数量众多。二极管市场相对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二极管制造已经非常成熟,技术门槛比较低,注重生产成本和质量的控制。我国 二极管生产企业大多是 IDM 模式,对质量控制比较严格,加上劳动力成本较低,二极管厂商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8
回复(
0
)
功率半导体呈供需严重不匹配的格局。从供给端来看,大陆厂商市场份额约 10%。欧美日厂商占据全球功率半导体70%的市场份额,在IGBT和中高压 MOSFET 细分领域市场份额超八成。大陆以二极管、低压MOSFET、晶闸管等低端功率半导体为主,目前实力较弱,占据全球10%的市场份额。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器件市场,占据全球39%市场份额。根 据 IDC 数据,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占全球比例为39%,居第一位;其次是日本,占18%,欧洲和美国分列三四位,占比分别为17%和8%,其他地区占比18%。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8
回复(
0
)
以英飞凌、安森美等企业为代表的龙头厂商均为IDM模式,拥有完整的晶圆厂、 芯片制造厂和封装厂,对成本和质量控制能力很强,以高端产品为主,实力强劲。中国大陆的厂商IDM和Fabless模式兼有,产品以晶闸管、二极管等分立器件和低压MOSFET为主,与欧美日厂商存在较大差距,以斯达半导为代表的厂商日渐崛起,逐步赶超欧美日龙头厂商。功率半导体厂商以欧美日为主,中国厂商起步较晚,技术积累与欧美日厂商差距较大。 目前功率半导体厂商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英飞凌、安森美等欧美厂商为主,第二梯队以三菱电机、富士电机等日本厂商为主,第三梯队以斯达半导、捷捷微电、新洁能、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等中国厂商为主。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5
回复(
0
)
功率半导体是电子装置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本质上,是通过利用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实现电源开关和电力转换的功能。无论是水电、核电、火电还是风电,甚至各种电池提供的化学电能,大部分均无法直接使用,75%以上的电能应用需由功率半导体器件进行功率变换以后才能供设备使用。 模拟IC中的电源管理IC与分立器件中的功率器件功能相似,二者经常集成在一颗芯片中,因此功率半导体包括功率 IC 和功率器件。功率半导体的具体用途是变频、变相、变压、逆变、整流、增幅、开关等,相关产品具有节能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信、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
石头哥
2022年01月20日 12:31
回复(
0
)
更多
选择
创新
传统
更多
指数说明
常见问题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2025 fanshitou.com
京ICP备1701840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898号